區黨工委工作會議精神解讀之四
1月20日,區黨工委書記、管委會主任郭玉生在區黨工委工作會議上指出,要圍繞產業發展高質量,加快結構調整轉型步伐。
當前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重構全球分工體系和競爭格局。優化“3+3”產業布局,是我們今后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,必須堅定不移全力推進。全區上下要聚智聚力聚焦“3+3”產業,深化改革開放、優化營商環境,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層次、能級和水平。
汽車產業:全產業鏈轉型升級
汽車產業是我區穩增長的重要支撐。報告提出,要圍繞“一部車”戰略,堅持傳統乘用車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多元化發展,汽車服務業與汽車制造業融合互動發展,實現全產業鏈提檔升級。
1、加快傳統汽車轉型
全力支持DYK加大技術研發投入,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、智能網聯汽車,年內確保實現“5547”目標,即生產汽車50萬臺,實現銷售500億元,上繳稅收40億元,上市新車型7款;大力開拓海外市場,出口力爭達到2萬臺。
2、全力突破新能源汽車
積極搶抓整車企業“雙積分”政策實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機遇,全力支持華人運通集聚頂尖研發人才開展“飛地”研發,推動技術成果轉移擴散和首次商用化,全力推動奧新公司重組,申報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;力爭4月份樣車試制調試,年內實現量產;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、智能駕駛項目9月份開工建設。DYK華騏電動車、混合動力汽車實現產銷1萬臺。捷威動力電池項目確保上半年開工,年內廠房主體竣工。全力突破美國德納、德國大陸、寧德時代等行業龍頭企業,迅速壯大新能源汽車產業。
3、做粗拉長零部件產業鏈
堅持“雙向開放”,支持更多零部件企業“一主多元”發展,幫助區內非DYK配套企業進入DYK采購目錄,引導DYK配套企業開拓非DYK整車配套市場。上半年確保華悅、維創科技能源、鳴遠、佳運等項目開工建設,佛吉亞二期、啟洋電機等項目竣工投產;下半年確保AMS汽配、HC精工、DMS等項目開工建設,宇信、星光俊海等項目竣工投產。要重點圍繞尚未落戶的75家DYK一級配套企業,專人登門招商,年內力爭突破星海、JK、世光精工等項目不少于10家。
4、壯大汽車服務業規模
大力發展汽車研發設計、銷售和后服務項目,推動汽車產業鏈向“微笑曲線”兩端延伸,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。全力支持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究院發展,加速集聚創新資源要素,主攻傳感器、控制芯片、高精度定位、車載終端等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,全力打造省級新能源汽車科創中心。依托省級汽車服務業集聚示范區,積極培育汽車后服務市場,汽車智慧產業園確保引進汽車互聯網服務業項目10個以上,悅達汽車廣場加快建設、年內首期主體工程封頂,車立方汽車文化廣場上半年開工建設,森風汽車城力爭新引進一批4S店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,與中國普天、環球車享、國家電網等企業加強合作,年內確保再投放共享汽車100輛,新建充電樁300個。
電子信息產業:堅持創新引領
報告要求,各園區、各招商團隊都要把招引電子信息產業項目作為重頭戲,認真研究技術生命周期、產業迭代規律,組織專門力量到珠三角、日韓臺長期駐點,加快實現“千億產業、百億企業、十億稅收”目標。
1、突破重大項目
以中國電子鹽城信息港項目建設為龍頭,推動中軟、中電國際、百信機器人等國字號、龍頭型項目盡快落戶,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、中韓雙邊跨境電商基地、鹽城云谷等三大產業板塊。
緊盯總投資超1億美元的大唐電子、ZW半導體、ZH半導體、H半導體、PCB等重大項目,力爭上半年突破5-8個,全年簽約注冊電子信息重大產業項目10個以上。
2、豐富產業鏈條
加快推進英銳芯片等已落戶項目建設,全力突破ZM電子、JD科技、BJ科技、DX科技、協同式芯片等重大項目,加快云聚一批半導體、靶材、鍍膜、光刻、傳感器、封測等關鍵配套項目,構建存儲芯片產業鏈。
積極響應國家IPv6行動計劃,大力培育下一代互聯網應用產業生態,主攻物聯網、智能終端、人工智能、應用服務等領域,率先在5G高頻元器件等方面取得突破。
3、創新平臺載體
以“燕舞”品牌復興戰略為載體,籌建燕舞深圳公司,年內力爭參股2-3家電子信息產業項目,實現投資2億元以上。
發揮中韓(鹽城)產業園發展基金、中經基金、吾桐基金、阜墨基金的引領作用,開展與上海國際集團、聞泰科技的戰略合作,設立總規模不低于5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引導基金,參與引進電子信息類項目不少于10個。
依托中國電子鹽城信息港,聯合英銳、周星、鴻佳等龍頭企業,籌備成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技術中心,積極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,集中力量突破有利于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技術。
光電光伏產業:加快集群發展
圍繞光電光伏千億產業目標,報告要求,突出強鏈、補鏈、建鏈,引導支持企業迅速做大規模、提高技術、提升效能、增加效益。
1、重抓光伏產業強鏈
發揮天合、阿特斯、潤陽等龍頭引領作用,帶動上下游配套產業項目集群發展,做大做強光伏產業鏈。
確保天合四期1.2GW光伏組件項目年內竣工投產,五期500MW電池片項目9月份開工建設;潤陽2GW高效電池項目上半年投產,年內形成銷售10億元;阿特斯3GW電池片項目5月份試生產,年內形成銷售12億元;TW5GW光伏電池、TH2.8GW光伏組件及2GW光伏電池項目力爭上半年簽約,下半年開工;比太2GW硅片項目確保下半年正式落戶。
大力招引背板、光伏玻璃、接線盒等配套項目,力爭鑫達光伏玻璃、九天光伏焊帶等項目年內落戶,形成電池10GW、組件7GW、硅片3GW的總量規模。
2、重抓LED產業補鏈
全力主攻外延片、芯片,確保能達光電等項目上半年落戶,加快打造LED全產業鏈。
圍繞中下游封裝、應用領域,全力突破瑞豐、國星、晶臺、鴻利等重大項目,力爭億光、新光子、漢瑞森等項目年內落戶,確保英弗德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產。
積極拓展植物照明、醫療照明等LED新興照明領域,推進封裝、應用企業集聚發展。
3、重抓光顯示產業建鏈
重點圍繞OLED、Micro LED等新技術、新產業領域,全力突破行業龍頭項目,積極培育光顯示產業。周星OLED項目確保年內開工建設。
主攻計劃投資1億美元以上的京東方、友達等重大項目,緊盯瑞屏電子、中視迪威、海信等激光顯示新興項目,年內力爭落戶3-5個光顯示產業重大項目。
三大先導產業:加快布局 培育壯大
1、“軟硬兼施”發展大智能產業
“軟”——大力發展“人工智能+”,全力突破智能輔助駕駛、復雜環境感知、車載智能設備等項目,謀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,加快培育智能汽車產品市場。發揮睿合博世、日本TIC、德國亞太、意大利BIS等新創平臺作用,年內招引韓日歐高技術智能產業項目8-10個。
“硬”——招引和建設一批機器人、智能裝備制造、智能元器件等項目,加強與廣東智能終端保護協會的合作,年內引進3D玻璃產業鏈項目5-6個,恒寶、悅可等項目正式簽約。全力突破博陽自動化、櫻太減速器、臺灣CNC數控機床等項目,確保新松機器人項目正式簽約,“四院四中心”上半年投入使用,實現智能制造產業聚集。
2、“醫養結合”發展大健康產業
“醫”,就是大力招引醫療器械、生物醫藥、醫用材料等項目,加強與韓國醫療器械工業協同組合的合作,全力突破韓美、LG、LR醫療器械等在談項目,加快推動韓國國際醫院、韓國美容等項目入駐市婦幼保健院。
“養”,就是大力發展智慧養老、休閑養生產業,圍繞綠葉科技項目,做足養生保健品、養生日用品文章,力爭引進1-2個龍頭及配套產業項目。要積極引進社會資本,建設醫養綜合體,做到養老與養生的深度融合。
3、“塑造品牌”發展大文化產業
通過大平臺支撐,加快建設汽車博物館、科技館,推動汽車文化、汽車旅游、汽車體驗的迅速發展。
加大卡迪VR主題公園的宣傳推介力度,年內力爭旅客突破80萬人次,加快建成斯當特VR體驗中心。
發揮省文化科技產業園的品牌效應,年內招引動漫游戲、數字文化、創意文化等項目5-8個。
做大做強喬克兄弟3D打印,發揮示范作用,引進配套項目3-5個。
圍繞韓國MG項目,招引一批與韓國影視特效相關聯的游戲及娛樂項目,力爭簽約5-8個韓國影視項目,打造韓國影視文化產業園。
園區發展看產業,產業支撐看項目,項目來源看招商,招商競爭看人才。區黨工委工作會議把優化“3+3”產業布局擺在重要位置,提出對全區招商團隊進行再整合、再優配,組建專業化、國際化、現代型的“招商特種部隊”,做到“一個不變、兩個轉變”。要轉變招商區域,實現境內招商重點由京滬向深廣的轉移、由長三角向珠三角的轉移、由寧波大灣區到粵港澳大灣區的轉移,境外招商重點由主攻韓臺向韓日港臺并舉、歐美并重、中東拓展的轉變,構建全方位、寬領域、多層次的招商引資新格局;要轉變招商方式,突出資本招商,探索以技引商,做足以商引商,形成“葡萄串”效應,實現產業發展高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