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團綜合改革三周年系列報道(一)思想解放篇--以思想“破冰”帶領行動“突圍”
8月28日,集團召開高質量轉型發展推進會,會上亮眼的一組數據讓人振奮:三年間集團注冊資本由20億元增加至40億元,總資產由75億元躍升到230億元,營收由13億元躍升到25億元,利潤由8000萬元增加到1.3億元,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800萬元猛增到7300萬元。數字是枯燥的,卻最有說服力。這些數據的背后,是集團大力改革創新、搶抓發展機遇、主動轉型升級的真實寫照,是集團從規模初具到實力日強、影響漸大的鏗鏘足跡。
三年前集團猶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,企業向何處走?怎么走?成為新一屆班子履新后首要考慮的問題。面對起步晚、底子薄、人員少等現狀,集團領導“以功成不必在我,建功必須有我”的胸襟和氣魄,深入解放思想、大膽先行先試,提出“一體兩翼五擎”發展構想,并根據外部形勢和發展趨勢及時糾偏發展中的問題,確立了集團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坐標航向。
1思想一變天地寬
角度一變,境界全新。從理念到目標,從路徑到布局,在繼承中的發展、在改革中的揚棄,蘊藏著鮮明治企內涵的總體方略不斷形成完善與發展。以對標提境界,以創新挖潛能,以改革激活力,以作為求突破,以發展促和諧,為集團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復盤3年的發展歷程,我們按照當初的規劃一路走來,契合度達到80%以上,已從單一的城建投融資業務發展成為以地產開發為主,工程建設、投資管理、文化旅游、經營貿易為輔“一主四輔”同心同行的產業布局。
2創新引出活水來
集團以國企改革“1+N”體系為指導,以現代化企業為發展方向,創新體制機制,編制集團發展戰略規劃和人力資源規劃,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,明晰崗位職責、評估崗位價值,配套推進薪酬體系和考核體系改革;對所有部門開展機構調整和職能整合,職責更加清晰,行權更加嚴密,互相制衡的工作機制初步形成;對所有下屬公司按照“實戰”需要設立市場化主體,并按照一企一策原則,從責權利入手充分賦能。這一系列體制機制的創新使企業運轉更加高效、結構更加合理、步伐更加穩健。
3多輪驅動動力足
三年來,集團實力倍增,呈現出多輪驅動、比翼齊飛的跨越發展格局。按照“宜控則控、宜參則參”的思路,采取項目投資與招商運營相結合的方式,靈活對接潛在合作對象,推進混改試點,與市屬國企探索業務互補、交叉持股,與寶龍、均和、綠地香港以及大唐等知名企業攜手合作,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,集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,聯動效應明顯,五大產業競相發展、齊頭并進。集團市場化業務投資從綜合改革前的25%躍升到72%,中韓迎賓苑、城東寶龍、跨境電商等市場化產業項目已成為城東乃至大市區的標桿項目。
回首過往,新理念、新目標、新思想的光芒格外耀眼,集團先后榮獲區綜合工作先進獎、“兩重一實”項目推進獎、城鄉建設工作先進獎等多個獎項。集團上下將立足新起點、開啟新征程,以更加堅定的信心、以更加扎實的作風、更加務實的舉措,推動集團各項工作行穩致遠。